摘要:随着我国供热系统变革的不断深入,集中供热模式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同时供热企业的成本投入也在随之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供热企业不能够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完善,那么将面临的是更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要将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本文针对供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策略做几点内容的阐述。
关键词:供热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中圖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204-02
前言
做好供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促使企业能够良好发展的基础,只有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才能保证企业其他工作的不断进步,财务管理在很大层面上决定着企业的效益,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应当将完善财务工作的管理也重视起来,如果对于财务工作疏忽管理,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资金亏损,会为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监察和完善是企业所有工作项目中的重点。
一、我国当前供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对项目成本预估不到位
现在我国的供热方式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集中供热模式已经基本普及,但是这种供热形式会为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弊端,供热企业在将集中供热模式进行推行的时候,只注重推行的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却忽略了集中供热推行的效率,在对集中供热产生的费用进行预估的环节,往往预估的准确率较低,常常出现对费用消耗的预估与实际消耗的费用不对等,出现预估失误的现象,这会加大供热企业的成本投入,致使企业支出会大大的多于回收,使企业资金受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样长期以往,对供热企业的运转都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由于经济的亏损造成企业的收支不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现在有很多供热企业在推行集中供热系统的时候,将工作的重心想都放在了新型业务模式的推广上,只注重大范围的推广,将集中供热系统大范围的进行覆盖,但是没有做好企业支出成本与效益获得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且在业务的推广中只注重短、平、快,而没有将推行的效率和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长期以往,供热企业的亏损会越来越严重。
2.不及时追回欠款
一些供热企业在推行集中供热的过程中,为了力求业务推广短平快的发展模式,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成果,只注重推广的宽度,不注重推广的深度,造成一些企业在业务推行的过程中,敷衍了事,为其他的配套企业提供了绿色的通道,没有按照规定的制度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在没有摸清实际状况的情况下就为配套企业开了绿灯,甚至在供热费的支付上,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甚至有的企业在没有交付供热费的情况下就已经对其提供了集中供热,还有一些企业先赊后还,但是对欠款的企业也没有展开及时的追款,使欠款一拖再拖,甚至有的欠款已经难以追回了。这都很大程度的为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很多的供热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思想观念的树立上就没有正确的标准,由于不重视,就很难将财务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去发展和完善,导致大多数的供热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缺陷,不够完善,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也是很不到位的,没有明确的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常会出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职或是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使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不够认真、不够专业,失误现象频出,导致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且企业对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重视,没有将其纳入工作的日程,不注意对财务人员的技能提升,不组织相关的培训学习,使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与时代的发展无法接轨,财务管理的方法也做不到及时的更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也是当前供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明显问题。
二、供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策略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从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首先要树立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观念,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针对当前的大部分供热企业,大部分都缺少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规定及管理办法,并且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观念十分缺乏,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成本管理概念,在支出成本的时候没有合理的预算机制,这些都是导致成本预算超支的原因。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控制的较好,但是对其他方面的成本支出却十分忽略,例如在企业生产流程中的管理和售后环节中,企业都应有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机制,如果不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深化给供热企业的财务人员,那么企业资金亏损的问题也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要从企业的发展大局作为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引。其次是要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一方面要聘请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创新管理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业项目运营之前要对供热成本进行科学的预估,为企业的运营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对可推行的项目做出可行性的报告,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再教育,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随着企业的改革逐步的提升,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应用信息技术网络系统进行财务管理
引用信息技术网络系统进行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软件资源共享,在具体的核算工作中,我们发现供热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运用传统的人工核算方法在效率和准确率上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目前由于国家供热形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供热企业的工作量,以往手工核算的方法不仅落后,并且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样既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缓解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将其他种类的财务评价系统指标也一同融入,确保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在财务管理软件开放方面,要避免出现重复的现象,要将软件的通用性和共享性把握好,因此在对软件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先对企业的运行机制和财务管理的模式做深入彻底的研究,将标准进行统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出与企业相匹配的核算系统,保证系统能够准确的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反映出来,从而为信息的共享提供基础保障。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的避免企业资金的亏损,供热企业应当对财务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依据,并使他们在处理企业财务问题的时候做到有章可循。首先应当加大财务审计监督力度,在供热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说内部的审计与监察担当着重要的责任,它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讲,是一种督促的力量,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运行的标准,并且内部监管机构有着较大的管理权限,可以对各个部门和下属单位实行严格的管理机制,将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与制定的标准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找出存在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防止出现违法和违规的行为,避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其次是对二级核算单位进行审计,供热企业要想保证下属部门职工的工作效率,就要对二级核算单位进行审计,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有一定的调配权和审批权,因此内部财务监察小组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限,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收支和账务的平衡。最后是对干部的离岗离任进行内部审计,对二级单位的法人代表采取轮岗制管理,规范管理行为。
三、结语
总之,对于我国供热企业来说,由于集中供热改革形势的大力推行,出现在供热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是日益凸显的,因此企业要加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财务管理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他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并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供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热企业更为长远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供热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摘要】我国北方地区城镇冬季取暖由当地供热企业集中供暖解决,作为公用行业,供热企业在为广大用户送去温暖的同时,自身也积累了巨额亏损。文章基于审计视角对与亏损相关的要素进行浅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热企业;亏损;审计浅析
一、供热企业成本与收入的特点
供热企业一般以热电联产、锅炉产热生产的热能作为供热的主要热源,接入城市供热管网输送、使用。按照外购热源与锅炉产热在总体热能中所占份额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供热企业的供暖方式分为:利用热电联产热源进行供热;以热电联产热源为主,自有热源厂补充进行供热;全部使用自有热源供热。与供暖方式相对应的单位热能成本也有所差异。
供热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向采暖用户收取的采暖费,在收费面积的计算上,有按建筑面积计算和按室内使用面积计算两种方式。特点是供热企业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用的收费面积计算收费,并且按照用户类别执行有差别的采暖费价格。一般来说,对单位、营业用房等公建用户执行的价格高;对居民用户执行的价格低。采暖费收入随着供暖面积的变化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另外,各地政府财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供热企业进行的财政补贴,也是供热企业资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供热企业亏损的原因分析
(一)收入与成本倒挂
供暖价格作为公众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公共产品,实行政府定价,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当物价上涨,供热成本要素发生价格变动,成本总额增加,而采暖价格受到审批程序、稳定公众情绪等因素制约不能及时调整到位,供热企业受收费条件限制和用户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不能全额收回采暖费。这使得单位面积供热成本大于单位面积采暖费收入,形成了供热成本与采暖费收入倒挂的局面,供热越多,亏损越大。
(二)资产规模扩大,折旧费用增加
供热管网是供热企业主要的固定资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扩大,供热需求增加,管网投资呈不断上升趋势,管网里程持续延伸。与管网资产相关的加压站、中继泵站、锅炉、热力站等资产规模在持续扩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供热企业在计提折旧时,将政府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和企业自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全部计提折旧费用。提取的折旧费用巨大,在费用总额中占到的份额排在第一位,递减了供热企业大部分的营业利润,是账面亏损增加的重要因素。
(三)融资规模扩大,利息费用增加
供热管网建设工程投资大,投资回报率低、周期长,筹资渠道少。资金来源除了企业自筹部分资金以外,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地区,银行贷款成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不同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差距较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执行央行基准贷款利率为主;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浮动区间大,如: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可上浮1.7倍,农村信用社可上浮2倍。
有的供热企业为完成管网建设投资,在财政投入少、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转而向地方性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支持,被动接受贷款的高利率。对外负债规模大、贷款多的供热企业,往往出现利息费用支出高,投资收益不足以弥补利息支出的局面,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加重,周转困难,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三、供热企业审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不同供热方式下成本审计的注意事项
1.热电联产方式下供热企业的供热成本主要是购买电厂的热能费,供热管网的维护费、资产折旧费,水、电费和三项期间费用等,总体成本费用较低。供热企业购进热能量以实际需要量为标准进行购买,电厂热能的供应价格,有的地区执行政府定价,有的地区执行协议价。总的来讲,供热企业向电厂购买热能的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单价在一定期间内相对固定。
审计外购热源成本时,在参照供热行业的单位面积消耗热能值、考虑当地供热企业热效率与调整值的基础上,得出当地的单位面积供热耗能标准,通过核实供暖面积与热能消耗是否配比、外购热能执行的价格标准及购买数量,审查成本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采用热电联产和自有热源厂共同供热的企业,其成本受电厂供热的持续性影响较大。当电厂热能供应受到影响时,供热缺口就需热源厂的产热锅炉增加产能来解决,采用此种供热方式比单一采用电厂热源供热增加了自有热源厂生产热能的成本。
审计时注意以供暖面积为基础,采取适用的热能消耗标准算出总体热能消耗量,分别计算热电联产热源与自由热源厂产热的成本。对购入的热电联产热源的单价与数量要通过企业提供数据和外部调查相互印证,确定外购热源成本;对自有热源厂产热的成本要作为审计重点,并参照产热设备行业标准与供热企业实际运行效率,联系生产数量与供应数量之间的关系,增强成本数据的可信度。
3.全部热能均由自有热源厂供应的供热企业,主要依靠产热锅炉生产的热能输入供热管网。生产热能需用的煤、油、水、电、物料耗材等原材料均需外购,供热企业自身没有原材料市场的价格影响力,当市场价格变动剧烈时,为维持正常供暖也只能被动接受。再加上生产设备折旧费、设备维检费、制造费用、供热管网的折旧费、水、电以及期间费用等,此种供热方式下的成本费用总额最高。
审计时重点关注单个成本项目的外部因素变化是否传递到供热企业,并分析对成本总额造成的影响及程度。例如:煤、燃料油的价格近年来随着市场波动,成本支出金额增长较快,在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供热面积越大,产热量越多,消耗的煤、燃料油数量就越多,是供热企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费用审计的注意事项
1.对折旧费的审查,供热企业管网资产是主要的固定资产,在管网投资中既有企业自筹资金投资,又有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审计中要注意供热企业在计提折旧时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的规定,将政府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和企业自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全部计提了折旧费用,提取的年限是否合理。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供热企业对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但对应的资本公积却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转作递延收益或当期损益处理,合理分摊到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中,少计了收益。收益与成本费用不配比,使得会计账面利润减少,亏损加大。这样的账务处理方法是供热企业账面亏损增加的主要因素,类似的财务处理方法在供热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在对融资费用的审计中,除了关注供热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违规拆借资金的情况、融资费用列支范围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执行的利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多计利息的情况外,还要扩展审计关注范围,将融资的规模是否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管控是否到位、效益性是否体现,资金使用上是否按融资的渠道使用、有无挪用资金的现象,融资的结构是否合理、有无潜在的债务一次性到期偿还风险等一并纳入审计关注视野,以揭示资金流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收入审计的注意事项
1.采暖费收缴是供热企业的生命线。当采暖费收入形成的资金流不足以应对日常经营支出时,收费率低的供热企业极易陷入资金流枯竭的境地。收入审查是对供热企业审计的重点,关注的主要方面:一是审查收入的确认期间是否合理,有无为调节利润随意变更会计确认期间的现象;二是审查有无混淆用户收费标准的情况,如:以居民用户的标准向公建用户收费;三是审查用户收费面积的计算是否准确,有无擅自将建筑面积变更为使用面积的情况;四是审查为履行公益责任进行的政策性减免是否属实,有无擅自扩大减免范围、提高减免标准的情况存在;五是审查应收未收账款是否真实,影响收费率的因素是否真实及影响程度是否在行业合理范围内,收费手段、条件是否到位,管理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2.财政补贴对供热企业的支持作用显著,补贴金额总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审计中重点关注是否按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对财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供热企业应将收到的财政补贴,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财务处理。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投资补助的,列作实收资本或者资本公积;属于专项经费补助、对成本费用进行补偿、弥补企业亏损、救济损失或其他用途的,列作企业收益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供热企业混淆了财政补贴的性质,将其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有的供热企业将所有的财政补贴均列入资本公积核算。对此审计时要注意加以区分。
总的来讲,供热企业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财务核算,既要真实反映出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又要反映出财政性资金投入对供热企业的支持作用。同时,供热企业的公用性质决定了其不适宜完全以市场化原则运行,对其账面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甚至几亿元的亏损,不应单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指标过度地强调。对其考核要更多的从公共服务角度考量供热企业实现的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S].发改价格[2007]1195号,2007-6-3.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关问题的通知[S].银发[2003]250号,2003-12-10.
[4]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S].2004-6-30.
[5]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济南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S].2004-9-23.
[6]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S].2000-11-16.
摘要:不同区域的供热政策不同,北方地区各城市所应用的供热收费体制存在部分差异,城市供热计量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电厂的热价、煤炭价格持续上调,供热单位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供热收费价格调整并不及时,导致供热企业在运营中的风险提升,本文讨论供热计量所引发的供热企业经营风险问题,对供热企业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供热计量;供热企业;经营风险
一、供热计量发展现状
(一)计量方法
在城市供热计量的应用过程中,供热计费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楼栋热量表直接进行楼栋计量,然后按照户数做好分摊,另外一类是热量表依照户用热量数进行结算。供热计量收费的方法主要有散热器分配计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户用热量表法。
(二)收费方法
2007年,建设部出台了供热计量收费价格暂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城市的供热价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热量计量分为基本费用和热量计量费用两部分。基本费用以面积热费为基础,可以表现出供热的部分固定成本,计量费用则能够表现出供热的变动成本,基本热价的计算是基于面积热价30%—60%的标准完成的。
二、供热计量引发企业经营风险提升的表现
(一)供熱计量成本高
借助于调研发现,我国供热系统用户末端计量设备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供热计量所产生的收益并不大。同时,对供热计量进行的投资,所需要的回收时间长,甚至可能无法获得利润,导致供热企业的改革热情降低,改革与供热计量工作的开展相悖离。热计量收费目的在于通过使用较低的投资来满足建筑设计的公平性和经济性要求,是一种不带有目的性的手段。
在推进我国供热计量执行的过程中,在一些新的项目和试点项目中引入了网络监控系统,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及设备复杂程度较高。一些试点地区引入了无线控制技术,但是这类技术并不成熟,容易被损坏,同时具有较高的计量成本,不易维护,导致其后续的使用和推广受到了限制。
(二)热用户所缴热费和所用热量不合理
热计量的合理性就是用户所缴纳的费用正比于所消耗的热量,使用量大,则缴纳热费高,使用量少,则缴纳热费少。热量表可以真实地体现出用户实际所消耗的热量,就是供热企业借助于热力管网向用户提供的热量以及所应用的热量,借助于系统的末端散热器向室内散发的热量。
热用户实际消耗的热量和房间的布局、位置具有密切的联系。即便在相同的居民居住单元中,如果房间的朝向不同,则所消耗的热量也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位于居民楼两个端部以及最上部的用户所消耗的热量最大,极端情况下会是位于楼房中间位置房间所消耗热量的几倍,这就会导致即便室温和建筑面积一致,但是在不同位置的房间,消耗的热量显著不同,甚至消耗量呈现出成倍的比例关系。这在选择性试验中已经被证实。我国很多房屋处于空置状态,建筑物的户间传热问题严重,同时,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执行标准、建设时间都会对结构的保温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导致供热计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受到限制,单位热费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不能实现有效的分摊。
(三)供热系统的节能性较低
现阶段,我国城市中的很多供热企业在供热中为了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表现出较低的供热能源利用效率。在引入供热计量后,无法实现能量利用效率的提升。在供热计量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效率受到供热系统的影响。企业要积极推进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所以,对于供热系统来说,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管网的传送效率都需要有所改善。能源的严格控制和管理,要从源头着手,使供热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推进节能效率的优化。很多企业所应用的供热系统并不具备较高的节能效率,如果依据供热计量系统的数据来完辅助收费,则必然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使企业应用供热计量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因此,推进供热系统的节能功能实现,促进供热系统节能效率提升,是现阶段企业计量问题中必须及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四)供热计量所用设备的损坏及失效问题
1977年,我国开始执行供热计量,多种多样的计量产品出现在市场中,其中有很多产品质量不过关,在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对热量计量工作的开展也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对计量仪表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大约有30%的仪表在应用两年之后,其准确度呈现出显著的降低,甚至失效。现状技术条件下,热计量表计电池使用年限在8年左右,超期会供热企业耗费大量资金进行电池更换,表计故障期间计量数据也会与用户产生较大争议,总体来看,表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使供热企业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
(五)我国供热计量的热价制定不合理
我国的建筑采暖具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这一标准是由政府的物价部门确定的。供热企业不能擅自确定供热价格。现阶段,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并不能严格地进行收费标准的落实,一些供热系统中计量收费条件和标准仍然采用原始的依照面积收费的方法,导致很多热计量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处于闲置状态。分析热计量收费标准,发现供热企业以及很多用户对于收费并不具备太高的积极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少,人们节能意识普遍不足。同时,在很多试点企业中,由于没有实现热费的均匀分摊,所以无法执行计量收费。结合国家的具体要求,作为一项民生问题,政府对于供暖问题进行积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政府部门无依据地为了缓解用户的经济压力而压低热价,就会导致供热单位的效益受到影响,使一些供热单位亏损,使供热单位引入热计量技术的热情受到影响,阻碍了热计量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降低供热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降低供热计量成本
现阶段,我国的供热计量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开展,必须要严格审核供热计量的执行方式以及所使用的设备,在满足经济性、稳定性和间接性要求的同时,促进我国供热计量事业的高效率发展。同时,楼栋的热计量能够使用户消耗热量的不平衡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实现计量成本的降低,所以这一工作方式被大范围地推广。
(二)提高热费缴纳精度
研究人员做了多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了细致的研究,通过引入不同的修正参数,使基础热费的确定更加科学。结合对建筑单位消耗热量具有影响作用的诸多要素,对房间的朝向、建筑的层高和建筑中相邻房间的布置等要素进行充分考虑,借助于差异性的、复杂程度较高的修正参数,尽可能使热费更加公平。但是,所应用的修正加权法不是一种普适的方法,不能大范围地使用。所以需要在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用户的用热量以及热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针对以往所表现出来的均衡性不足问题,可以通过在建筑中进行内墙的保温使问题得以解决。尽管这一方法可以使用户之间的传热问题得以解决,但是会使建筑整体热量的消耗增加,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供热系统是一个整体,热用户使用热量是自身的消费行为,所以要避免将这一问题扩散,导致供热计量工作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合理制定热费价格
政府要合理对热价进行干预,使其能够推进热计量工作的稳步开展。因此,政府要适时地干预热价,做好热价制定的监督工作,使其满足商品化、市场化的要求。这些工作对于国供热计量工作的深化和拓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合上述分析,供热行业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愈加显著,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供热企业就要积极引入供热计量方式,提高该项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高效性,降低由于供热计量不合理而引发的企业风险。
参考文献:
[1[高星.城市供热计量热价与计量收费管理模式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3).
[2]方修睦.热计量收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分类方法[J].供热计量,2012(2).
[3]黄维.“计量后”供暖系统的动态调节技术方向[J].供热信息,2013(40).
__市国税局___分局:
我公司----____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_月_日,主营__铃木品牌汽车销售、__品牌汽车销售以及总成修理服务。公司成立至今,先后三次变更股东及法人,最后一次变更时间是20__年_月份。
我公司现任经营者于20__年_月底接手公司时,公司的管理比较混乱,在职员工仅有_人,公司亏损严重,仅__年就亏损了___万元,车辆销售情况非常不好,而且库存车辆仅为_台。因此,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公司经营管理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公司的管理方面,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充实各岗位所需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积极拓展市场,为以后的经营做好基础工作。
此后,公司在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___万,期末库存车辆32台,虽然当年的最终经营成果是亏损了__万,当时相比之前的经营,公司的管理相对正规,人员相对稳定,库存有所增加,销售收入也有所提高。之后在20__年,公司将经营重点依旧放在公司的管理上面,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先后在金州建立了分公司,以及在盘锦建立了二级经销网点,因此,虽然20__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___万,但是成本相对增加,而且单车的毛利降低,同时,对于20__年以及20__年的账面时间较长的车辆进行了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年利润,导致当年公司亏损__万。
不过,经过__年及__年的整顿、铺垫,公司于20__年终于实现了盈利,20__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___万,期末库存金额达到___万,当年盈利__万并已申请弥补往年亏损。
同时,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库存由当初接手时的_台车增加到20__年期末的___台车,账面金额由当初接手时的__万增加到20__年期末的___万,库存金额增加近___万,导致增值税进项税一致存在留抵金额,故单位暂时没有缴纳增值税。同时由于公司在20__年才实现经营盈利,因此也没有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过,请分局领导放心,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努力实现年年盈利,争取多多纳税,实现国家、政府以及企业共赢的目标。
综上情况,大连市国税局市局稽查部门已于20__年_月对我公司20__年---20__年连续_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稽查核实,并出具了稽查报告,请领导核实。
第一部分 问题分析
一、亏损企业的基本情况
1.规模 :亏损企业的规模可以从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员工人数等方面来衡量。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企业,亏损的影响和风险也越大,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进行治理。
2.行业 :亏损企业所属的行业可以反映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政策法规等因素。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需要根据行业的特性来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3.产品 :亏损企业的产品可以从其种类、质量、价格、创新程度等方面来分析。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影响其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具有优势和差异化、是否能够持续创新和改进。
4.市场 :亏损企业的市场可以从其目标客户、销售渠道、市场份额、市场潜力等方面来考察。市场是企业获取收入和利润的来源,也是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基础。需要分析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率、市场的结构和分布、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市场的竞争和机会。
5.竞争对手 :亏损企业的竞争对手可以从其数量、规模、产品、策略等方面来识别和比较。竞争对手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直接或间接的对手,也是企业提高自身水平和效率的动力。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竞争对手的动态和行为、竞争对手的威胁和挑战。
二、亏损的主要原因
1.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不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质量差劣、创新缺乏等方面。内部因素是导致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也是企业治理的重点领域。需要找出内部因素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内部因素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市场萎缩、政策变化、竞争加剧、风险突发等方面。外部因素是加剧企业亏损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治理的难点领域。需要分析外部因素的性质和程度,以及外部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挑战。
三、亏损企业的现状和前景
1.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现金流量、利润能力等方面。需要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性等方面。
2.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是反映企业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方面。需要分析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质量,以及企业的债务规模和成本,以及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和杠杆效应。
3.收入支出 :收入支出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费用控制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方面。需要分析企业的收入来源和增长率,以及企业的成本构成和控制水平,以及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4.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现金运作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方面。需要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及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和现金余额,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比率和现金流量充当比率。
5.利润能力 :利润能力是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方面。需要分析企业的利润规模和变化趋势,以及企业的资本投入和回报情况,以及企业的利润能力比率和增长能力比率。
6.发展潜力 :发展潜力是反映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产品创新、技术进步、竞争优势等方面。需要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机遇,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第二部分 目标设定
一、总体目标
1.扭亏为盈 :亏损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盈利,摆脱财务困境,恢复正常经营。扭亏为盈需要通过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等措施,改善财务状况,提高利润能力。
2.提高效率 :亏损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效率需要通过加强组织、优化流程、激励员工、利用技术等手段,提高生产力、降低浪费、缩短周期、增加质量。
3.增强竞争力 :亏损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抵御风险挑战。增强竞争力需要通过创新产品、拓展渠道、满足客户、合作伙伴等策略,增加差异化、提升品牌、建立忠诚、形成联盟。
二、具体指标
1.减少亏损额度 :亏损企业的一个具体指标是减少亏损额度,即净利润的绝对值。减少亏损额度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程度,也可以为实现盈利创造条件。减少亏损额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预期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设定为每年或每季度减少一定的百分比或金额。
2.提高收入增长率 :亏损企业的另一个具体指标是提高收入增长率,即营业收入的相对值。提高收入增长率可以反映企业市场表现和发展潜力,也可以为实现盈利提供支持。提高收入增长率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市场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设定为每年或每季度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或金额。
3.降低成本比例 :亏损企业的又一个具体指标是降低成本比例,即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降低成本比例可以反映企业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水平,也可以为实现盈利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比例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企业的产品特性和成本结构来确定,一般可以设定为每年或每季度降低一定的百分点或百分比。
三、时间范围和阶段划分
1.时间范围 :治理方案的时间范围是指从制定方案到实现目标所需的时间长度。时间范围应该根据企业的亏损程度和治理难度来确定,既不能过长导致拖延和失效,也不能过短导致急功近利和失误。一般来说,治理方案的时间范围可以设定为一年到三年不等。
2.阶段划分 :治理方案的阶段划分是指将时间范围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任务和预期成果。阶段划分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治理的步骤和进度,也可以方便企业监督评估治理的效果和问题。一般来说,治理方案的阶段划分可以设定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短期 :短期是指治理方案的第一个阶段,一般为三个月到六个月。短期的重点任务是稳定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进一步恶化,解决企业的紧急问题,为后续治理打下基础。短期的预期成果是减少亏损额度,提高现金流量,改善资产负债,恢复信心和信用。
(2)中期 :中期是指治理方案的第二个阶段,一般为六个月到十二个月。中期的重点任务是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效率质量,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为后续治理创造条件。中期的预期成果是提高收入增长率,降低成本比例,提升利润能力,增强竞争力。
(3)长期 :长期是指治理方案的第三个阶段,一般为十二个月到三十六个月。长期的重点任务是创新企业的产品服务,拓展企业的市场渠道,满足企业的客户需求,合作企业的伙伴关系,为后续发展打开空间。长期的预期成果是扭亏为盈,实现盈利增长,提升品牌形象,形成核心优势。
第三部分 策略选择
一、根据问题分析和目标设定,选择合适的治理策略,如重组、裁员、转型、合作等
1.重组 :重组是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业务范围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适应能力。重组的方式有内部重组和外部重组两种,内部重组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的调整和优化,如调整部门设置、优化人员配置、改进管理流程等;外部重组是指与企业外部的其他主体进行的合并、分立、收购、剥离等,如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合并或收购,或将非核心或亏损的业务进行分立或剥离等。
2.裁员 :裁员是指对企业的员工数量进行减少,以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裁员的方式有主动裁员和被动裁员两种,主动裁员是指企业主动提出并实施的裁员计划,如提供自愿离职、提前退休、内部调岗等方案;被动裁员是指企业因为外部因素而被迫进行的裁员行为,如因为市场萎缩、政策变化、竞争压力等原因导致的裁员。
3.转型 :转型是指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市场定位、发展方向等进行改变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转型的方式有横向转型和纵向转型两种,横向转型是指在同一行业内进行的产品服务、市场定位、发展方向等的改变和创新,如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探索新模式等;纵向转型是指跨越不同行业进行的产品服务、市场定位、发展方向等的改变和创新,如进入新行业、开拓新领域、实现新跨越等。
4.合作 :合作是指与企业内外部的其他主体进行资源共享和利益交换,以实现互利共赢和协同发展。合作的方式有内部合作和外部合作两种,内部合作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的资源共享和利益交换,如建立团队协作、实施绩效激励、促进知识共享等;外部合作是指与企业外部的其他主体进行的资源共享和利益交换,如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机构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或参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
二、阐述治理策略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1.重组 :
(1)优势 :重组可以帮助企业摆脱低效率和低适应性的困境,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优化升级和价值提升。重组可以使企业整合内部资源,消除重复和冗余,提高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重组也可以使企业拓展外部资源,扩大规模和范围,增加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2)劣势 :重组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如重组费用、重组阻力、重组失败等。重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财务状况;重组可能遭到企业内外部的反对和抵制,如员工抗议、股东反对、监管干预等;重组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如文化冲突、利益分歧、战略失误等。
2.裁员 :
(1)优势 :裁员可以帮助企业减轻财务压力,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人员素质,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和成本控制。裁员可以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改善财务状况,增加现金流量;裁员也可以使企业优化人员结构,提升员工能力,增强竞争优势。
(2)劣势 :裁员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裁员成本、裁员抵抗、裁员后遗症等。裁员需要支付一定的补偿金、解约费、诉讼费等,可能增加企业的短期负担;裁员可能引发员工的不满和反抗,如罢工、示威、诉讼等,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稳定;裁员可能导致员工的流失和士气低落,如核心人才离职、剩余人员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等,可能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转型 :
(1)优势 :转型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新的价值,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持续竞争。转型可以使企业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局限,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增加新的产品和服务;转型也可以使企业抓住市场机会和潜力,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增加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2)劣势 :转型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风险,如转型投入、转型阻碍、转型失败等。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可能影响企业的现有业务和利润水平;转型可能遭到企业内外部的质疑和阻挠,如员工不适应、股东不支持、竞争对手不放过等;转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如市场不认可、技术不成熟、策略不合理等。
4.合作 :
(1)优势 :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共享资源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和协同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合作可以使企业利用内部合作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激励,利用外部合作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利用多方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2)劣势 :合作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如合作成本、合作冲突、合作失控等。合作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可能影响企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合作可能引发各方的利益分歧和价值观差异,如目标不一致、责任不明确、信任不足等;合作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持续或维持,如环境变化、协议违反、竞争加剧等。
第四部分 监督评估
一、建立治理方案的监督机制
1.目的 :建立治理方案的监督机制的目的是指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对治理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以确保治理方案的顺利实施和达成目标。监督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和措施。
2.内容 :建立治理方案的监督机制的内容是指确定监督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流程、方法等。监督机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责 :监督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是指他们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定期收集和汇总治理方案的执行数据、定期分析和评价治理方案的执行效果、定期报告和反馈治理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权限 :监督机构或人员的权限是指他们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如查阅和核实治理方案相关的文件、数据、证据等、询问和核实治理方案相关的人员、部门、单位等、提出和建议治理方案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意见等。
(3)流程 :监督机构或人员的流程是指他们需要遵循的主要步骤和顺序,如制定和发布监督计划和安排、执行和记录监督活动和结果、汇总和报告监督数据和信息等。
(4)方法 :监督机构或人员的方法是指他们可以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技术,如使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评价等方式处理数据、使用图表、文字、语音等方式呈现数据等。
二、建立治理方案的评估机制
1.目的 :建立治理方案的评估机制的目的是指通过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定期检查指标完成情况和效果反馈,以评估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估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检验和验证治理方案是否符合预期,也可以帮助企业总结和提炼治理方案的经验和教训。
2.内容 :建立治理方案的评估机制的内容是指确定评估标准和方法。评估机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 :评估标准是指用于衡量治理方案执行情况和效果情况的具体指标或规范,如完成率、达成率、满意度等。评估标准应该根据治理方案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来确定,既要符合治理方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要符合监督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2)方法 :评估方法是指用于对治理方案执行情况和效果情况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呈现等操作的工具和技术。评估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种,定性方法是指用于描述、解释、评价等目的的非数值化的方法,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定量方法是指用于测量、计算、比较等目的的数值化的方法,如问卷、统计、指标体系等。
三、建立治理方案的调整机制
1.目的 :建立治理方案的调整机制的目的是指通过根据监督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理策略或指标,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或需求。调整机制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果,实现治理目标。
2.内容 :建立治理方案的调整机制的内容是指确定调整原则和流程。调整机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则 :调整原则是指在进行治理方案调整时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或准则,如客观公正、及时有效、适度灵活等。调整原则应该根据监督评估结果和治理目标来确定,既要保证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要保证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流程 :调整流程是指在进行治理方案调整时需要遵循的主要步骤和顺序,如提出调整建议、审批调整方案、实施调整措施、反馈调整效果等。调整流程应该根据监督评估结果和治理目标来确定,既要保证调整过程的顺畅和高效,也要保证调整结果的准确和及时。
第五部分 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总结 :总结是指对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概括和归纳,以突出治理方案的核心要点和价值主张。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主要内容 :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指对亏损企业进行全面和深入的问题分析,确定了治理方案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选择了合适的治理策略,建立了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以实现亏损企业的扭亏为盈、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等目标。
(2)特点 :治理方案的特点是指治理方案具有的优势或特色,如符合亏损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符合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符合政策法规和社会期待、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等。
(3)效果 :治理方案的效果是指治理方案实施后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改变,如减少亏损额度、提高收入增长率、降低成本比例、扭亏为盈、提升利润能力、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形象等。
(4)价值 :治理方案的价值是指治理方案实施后带来的好处或意义,如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竞争力、增强发展潜力、促进社会责任等。
2.评价 :评价是指对治理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评估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优势 :优势是指治理方案相对于其他方案或现状所具有的优越性或有利条件,如符合亏损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符合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符合政策法规和社会期待等。
(2)劣势 :劣势是指治理方案相对于其他方案或现状所存在的不足或困难,如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时间和精力、可能遭到内外部的反对或阻碍、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或风险等。
二、建议
建议 :建议是指针对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以提高治理方案的质量和效率。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是指在治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或避免的问题或困难,如资金不足、人员不稳、市场不景气、竞争加剧、风险突发等。注意事项应该根据治理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来确定,既要考虑治理方案本身的难点和风险,也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2)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指为治理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组织支持和协调,如成立专门的治理小组或委员会、明确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等。
(3)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是指为治理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保障,如筹集足够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防范资源风险和损失等。
(4)沟通保障 :沟通保障是指为治理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沟通支持和促进,如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增强沟通的频率和质量、处理好沟通的内容和对象等。
(5)监督保障 :监督保障是指为治理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监督支持和保证,如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制度、加强监督的力度和范围、完善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等。
(6)评估保障 :评估保障是指为治理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评估支持和保证,如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制度、加强评估的力度和范围、完善评估的方法和手段等。
(7)调整保障 :调整保障是指为治理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调整支持和保证,如建立健全的调整机制和制度、加强调整的力度和范围、完善调整的方法和手段等。
(8)激励措施 :激励措施是指在治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激励或奖励机制,以提高治理方案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措施应该根据治理方案相关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既要考虑他们的工作性质和难度,也要考虑他们的动机和期望,并采用合适的激励或奖励方式,如薪酬、晋升、表彰、培训等。
为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推进国企改革走深走实,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资产资源向经营主业和优质企业集聚,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区国资办多措并举,深入开展低效劣势企业处置及亏损企业治理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低效劣势企业处置及亏损企业治理的通知》,国资办根据前期摸排,梳理出全区国有全资、控股各级企业254户。通知要求各责任单位全面摸排所属低效、亏损企业,结合主责主业、企业发展战略、融资平台压降等情况分类制定处置、治理三年工作计划。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各集团、园区直接监管企业作为亏损治理专项行动责任主体,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制定所属低效、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细化责任分工,分解目标任务,狠抓任务落实。
三是实施考核评价。对集团、园区直接监管企业制定的企业亏损治理计划执行情况、已完成亏损子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等纳入2022年度区属国有企业高质量考核内容,通过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鉴证,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2022年全区完成22户低效劣势企业清退;34户亏损企业完成当年治理目标,其中2户清理退出,14户扭亏增盈,18户控亏减亏。
一、总体评述
(一)总体财务绩效水平
根据******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系统和***x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本期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
(二)公司分项绩效水平
项目
公司评价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
1、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说明:
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万元。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投资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存货资产的比重最大,占***%,信用资产的比重次之,占***%。
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为***%。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货币类资产和短期投资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增强。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总之,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一般。
2、企业自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说明:
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重看,企业的流动负债比率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说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
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中,流动负债减少***%,长期负债减少***%,股东权益增长***%。
流动负债的下降幅度为***%,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变化引起流动负债的下降,主要是应付帐款的降低引起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降低。
本期和上期的长期负债占结构性负债的比率分别为***%,***%,该项数据比去年有所降低,说明企业的长期负债结构比例有所降低。盈余公积比重提高,说明企业有强烈的留利增强经营实力的愿望。未分配利润比去年增长了***%,表明企业当年增加了一定的盈余。未分配利润所占结构性负债的比重比去年也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筹资和应付风险的能力比去年有所提高。总体上,企业长期和短期的融资活动比去年有所减弱。企业是以所有者权益资金为主来开展经营性活动,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当期数据
上期数据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净
利润总额
所得税
净利润
毛利率(%)
净利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净收益营运指数
1、利润分析
(1)利润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万元。其中,经营性利润***万元,占利润总额***%;营业外收支业务净额***万元,占利润总额***%。
(2)利润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其中,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增加利润总额***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去年同期降低***%,减少营业外收支净额***万元。
2、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
3、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营业费用***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管理费用***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财务费用***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
(2)成本费用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万元,降低***%;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x万元,降低***%。
4、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营业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万元,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请分析者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公司利润积累的极大提高为公司壮大自身实力,将来迅速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经营成果总体评价
(1)产品综合获利能力评价
本期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综合净利率为***%,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平均提高***%,说明公司获利能力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本期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以及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步,公司获利能力在本期获得较大提高,
(2)收益质量评价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反映企业收益质量,衡量风险的指标。本期公司净收益营运指数为1.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说明公司收益质量变化不大,只有经营性收益才是可靠的,可持续的,因此未来公司应尽可能提高经营性收益在总收益中的比重。
(3)利润协调性评价
公司与上年同期相比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为xsx%,其中,主营收入增长率为***%,说明公司综合成本费用率有所下降,收入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水平。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为***%,说明公司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毛利贡献率有所提高,成本与收入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水平。营业费用增长率为***%。说明公司营业费用率有所下降,营业费用与收入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营业费用的控制水平。管理费用增长率为***%。说明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水平。财务费用增长率为***%。说明公司财务费用率有所下降,财务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财务费用的控制水平。
(三)现金流量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项目
当期数据
上期数据
增长情况(%)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
总现金流入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总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量净额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1)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现金总流入***万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为***万元,占总现金流入的比例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为***万元,占总现金流入的比例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为***万元,占总现金流入的比例为***%。
(2)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现金总流出***万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万元,占总现金流出的比例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为***万元,占总现金流出的比例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为***万元,占总现金流出的比例为***%。
2、现金流动性分析
(1)现金流入负债比
现金流入负债比是反映企业由主业经营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越大,偿债能力越强。本期公司现金流入负债比为0.59,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说明公司现金流动性大幅增强,现金支付能力快速提高,债权人权益的现金保障程度大幅提高,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是反映企业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本期公司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为***%,较上年同期小幅提高,说明公司将全部资产以现金形式收回的能力稳步提高,现金流动性的小幅增强,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三、财务绩效评价
(一)偿债能力分析
相关财务指标:
项目
当期数据
上期数据
增长情况(%)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
现金流入负债比
综合分数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公司本期偿债能力综合分数为52.79,较上年同期提高38.15%,说明公司偿债能力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本期公司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以及资本结构的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在本期大幅提高,为将来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降低公司债务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行业内部看,公司偿债能力极强,在行业中处于低债务风险水平,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承担的风险都非常小。在偿债能力中,现金流入负债比和有形净值债务率的变动,是引起偿债能力变化的主要指标。
(二)经营效率分析
相关财务指标:
项目
当期数据
上期数据
增长情况(%)
应收帐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营业周期(天)
流动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判定企业能否因此创造更多利润的一种手段,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那么企业的高利润状态是难以持久的。公司本期经营效率综合分数为58.18,较上年同期提高24.29%,说明公司经营效率处于较快提高阶段,本期公司在市场开拓与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司经营效率在本期获得较大提高。提请分析者予以重视,公司经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将来降低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从行业内部看,公司经营效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在市场开拓与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水平方面在行业中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未来在行业中应尽可能保持这种优势。在经营效率中,应收帐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动,是引起经营效率变化的主要指标。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相关财务指标:
项目
当期数据
上期数据
增长情况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毛利率(%)
营业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主要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公司本期盈利能力综合分数为96.39,较上年同期提高36.99%,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本期公司在优化产品结构和控制公司成本与费用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公司盈利能力在本期获得极大提高,提请分析者予以高度重视,因为盈利能力的极大提高为公司将来迅速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行业内部看,公司盈利能力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未来在行业中应尽可能保持这种优势。在盈利能力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动,是引起盈利能力变化的主要指标。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相关财务指标:
项目
当期数据
上期数据
增长情况
主营收入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流动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
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需要不断的发展,通过对企业的成长性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的趋势。公司本期成长能力综合分数为65.38,较上年同期提高92.81%,说明公司成长能力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本期公司在扩大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公司资产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公司表现出非常优秀的成长性。提请分析者予以高度重视,未来公司继续维持目前增长态势的概率很大。
从行业内部看,公司成长能力在行业中处于一般水平,本期公司在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公司资产方面都略好于行业平均水平,未来在行业中应尽全力扩大这种优势。在成长能力中,净利润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动,是引起增长率变化的主要指标。
http://m.xunbaoguo.com/sucaijinju/60974/